7月21日14:00,由山西传媒学院科研部主办、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承办的我校第三期“博士沙龙”在第3教学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主题为《“创新·跨界·融合”开创高校电影教育新时代》。校领导王红叶副校长,科研部杨伟、柴菲副部长出席了此次学术沙龙活动,活动由学院丁建国副院长主持。学院近十位博士以线上、线下不同形式做了选题分享,学校共有二十余位博士教师参与了此次沙龙交流活动。
沙龙第一部分,主持人对邀请的嘉宾领导以及报告人进行了简要介绍。王红叶提出学校创办博士沙龙的立意之初就是“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希望科研部为我校博士找家”,并充分肯定以我院为代表的二级学院所做的相关努力。她希望今后的博士沙龙形式可以更加丰富、活泼,逐渐成为一个特色性的活动,为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注入鲜活动力。

沙龙第二部分以博士教师发言和自由讨论为主要内容,大家分别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以及前沿的学术动态进行了不同主题的发言。石丹以《基于“工作坊”模式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为题探讨了在传媒大变革的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责任与作为。乔傲龙就《关于艺考和大文大理——对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报告,从“我们是谁,来干什么”“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三方面深入浅出谈了对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的相关建议。张艳琴以《“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之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探讨》为题,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传统文化课程的作用谈起,从中国的艺术类教育应立足本民族的文化根基之上、传统文化是文艺作品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以及艺术类教育院校是传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谈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对于艺术类教育的重要性。李鉴鹏从《山西高校新型导表演人才培育范式初探》着手对山西导表演人才现状与培养路径进行了分析。关煜以《“学以为人”——基于中国高校电影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为题,将山西电影学院作为出发点,发表了对高校电影行业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有关建议。王美红以《论文学类课程在影视类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为题,从《文学改编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文学类课程对影视编剧的培养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另外,周艳、李霞、杜珊珊等老师以线上形式进行了交流互动。
本期学术沙龙活动持续了三个小时,老师们指教坦诚交流、互相学习、气氛热烈。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沙龙主题鲜明、报告质量高,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丁建国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代表二级学院向王红叶、杨伟、柴菲一行表示感谢;其次,认为此次沙龙活动举办得非常有成效,老师们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与教学科研工作经验发表了学术观点,并以“沙龙”的形式在交流讨论中彰显了人文学科的价值。提出今后可以与其他兄弟学院联合多举办一些学术交流活动,碰撞出更多的学术火花。并希望博士沙龙可以越办越好,能成为繁杂浮躁的世界中一座时代的灯塔。